關鍵1:緊貼肌膚高保濕
只要敷上10至15分鐘,飽水膚立刻甦醒,難怪女孩和女人們都很愛敷面膜,不過,面膜能瞬間達到美肌功效,關鍵在於高吸水力和密封性!
簡單來說,利用面膜與臉部肌膚緊貼的狀態下,營造出密閉環境與時間,暫時隔離外界的空氣與污染,讓保濕或其他保養成分穎穎滲入表皮角質層,增加肌膚深層細胞含水量,同時還可防止水分蒸發,使水分停留皮膚表皮,達到保濕效果之外,被覆蓋膚溫也會稍微升高,幫助毛孔擴張,血液及循環代謝,也提高了細胞對保濕成分的吸收力,膚質變得水潤彈力。
關鍵2:掌握時間不貪心
面膜肯定要敷到夠本,敷到乾了才划算?千萬不要貪心,基本以10至15分鐘為限,使用保濕面膜,目的在於增加肌膚含水量,若敷超過20分鐘以上或敷到全乾,反而會促進空氣中的水
氣,又帶走肌膚原有水分,讓臉愈敷愈乾燥之外,長時間處在密閉環境裡,膚質也容易有過敏情形產生。
至於塗抹式的乳霜,膠凝面膜,比較沒有這困擾,即使不小心敷到乾掉,沖淨後依然水水嫩嫩;不過,敏感膚質的人,還是建議敷10至20分鐘就沖掉。免沖洗的保濕面膜,就可以晚上邊睡邊敷臉,完全不用擔心時間問題。無論如何,嚴格遵守使用時間限制,才能發揮面膜優質的保濕效果。
關鍵3:敷臉之前要清潔
遇到髒又油膩的臉,就算是再厲害的面膜,敷完也等於白白浪費。敷臉前,一定要將彩妝和髒污徹底卸除洗淨,讓成分能順利滲透吸之外,偶爾可以搭配去角質,但是不宜過於頻繁,以免傷害肌膚天然屏障,基本上以一個月兩次最佳,敏感肌膚一月一次足夠。如果要敷美白或抗皺面膜,千萬別再去角質了!因為這類面膜多含有促進角質代謝成分,對剛做完去角質的肌膚來說,刺激性會更高。
敷臉之後要滋潤
常常聽到詢問,敷完後要洗淨或保養嗎?除了黏土或撕除式的清潔類面膜,有殘留屑屑就得洗臉之外,多數片狀或乳狀的滋潤類面膜,在敷完後並不需要再洗臉。倘若覺得臉上的精華液黏膩,可以用化妝棉沾化妝水輕拭,讓肌膚更清爽,或者用指腹輕輕按摩幫助吸收。至於敷臉之後,即使臉上摸起來已經很水嫩,還是務必以含有油脂的乳液或乳霜,薄薄搽上一層,把滋養成分確實鎖在肌膚裡,才不浪費保養功夫。
關鍵5:瞄準時機來敷臉
抓對時機是成功的第一步!坦白說,面膜可以任何時段敷,只是在膚表溫度偏高、血液循環良好的狀態下,保養效果自然顯著。最建議的時間點,是晚上沐浴結束後,一方面基礎清潔到位了,另一方面洗後膚溫升高,是最理想的敷臉時機。如果選用免沖洗的夜間面膜,可以在夜晚10點至2點,肌膚細胞大軍進行修護的黃金時段,好好給予滋潤呵護。
關鍵6:基本原則要掌握
即使標榜配方溫和,天天敷也沒問題?其實,最好還是以一周2至3次為佳,而且基礎保養絕不可偏廢。更不能用面膜取代。另外當肌膚已出現搔癢、刺痛、脫皮,或者痘痘正在發炎、化膿時,都不可以敷面膜!因為這時的肌膚就像一鍋沸騰中的滾水,敷面膜就像是在肌膚上加一個緊閉的蓋子,不斷地繼續閱煮,壓力隨時都會大爆炸,惡化到難以收拾。務必要等到膚況恢復平穩後,才能開始敷面膜啦!
關鍵7:拿捏好塗抹厚度
塗抹類的面膜,能剛好把原有膚色蓋住,這樣的厚度差不多就行了!
敷臉要有足夠用量和厚度,覆蓋上每吋肌膚,才能確保面膜的密閉性,讓膚質充分被滋潤和吸收成分。當然也不是愈厚就愈好,以免造成肌膚黏膩負擔感。
關鍵8:
看膚質挑選材質
在挑選面膜時,除了肌膚需求和使用習慣外,面膜材質和膚質屬性也要列入考量。舉例來說,人氣最旺的濕布型面膜不僅吸附高濃度精華液,更提供省時,方便。密閉性高等優點,但偏偏敏感肌膚就不適用。
至於塗抹式的乳霜型面膜,有豐潤溫和的質地與成分,可深入滲透並修復乾損肌膚,提高角質層含水量,同時封閉性較低,刺激性也較小,適合乾性或是敏感性肌膚,通常建議在夜間使用。
關鍵9:
效果加乘小撇步
敷臉前,先搽上保濕或美白精華液打底,有前導及加強的滋潤效果:敷臉時,不妨沿眼眶→鼻翼兩側→颧骨→太陽穴,以指腹單點加壓按摩後,再採用緩慢畫圖技巧,從臉部中心往外→往下→再往上的方向,輕撫按摩臉龐。接著用雙手指腹,像彈鋼琴般輕彈拍全臉肌膚。最後蓋上微溫毛巾3至5分鐘增加密閉性,讓吸收更加乘。
另外,還有塗抹式的凝膠型面膜,分別有透明、不透明兩種質地,透明膠狀多是水溶性,能為角質層迅速補充水分,適合油性膚質,不透明的凝膠型面膜,添加成分滋潤度高,乾性或敏感膚質也能使用。
關鍵10:
用到極致不浪費
每次敷完面膜後,總覺得還殘餘很多精華成分,丟掉實在可惜又浪費!其實,只要將臉上敷完的面膜取下,折成方便拿取的尺寸,用面膜重複搽拭全臉和脖子,把面膜翻面後,再次塗抹手腳和全身肌膚,對身體肌膚來說,無疑是最奢華的保養聖品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